吉首草根知音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预约电话

15174369819

联系我们
地址: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乾州办事处新城花园承康阁2单元303室
电话:0743-8518785
手机:15174369819(微信同号)
QQ:2103088770
邮件:2103088770@qq.com
网站:http://www.0743psy.com

被害焦虑:攻击与愤怒的投射

发表时间:2017/04/21 00:00:00  浏览次数:1707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女儿很爱看《今日说法》,只要周末的中午有空,必然在午饭后准时坐到电视机前等着。4月份的某一天我刚好能陪她一起看,讲的是一例富商买凶杀人的案件。
案件过程其实挺简单的,但涉及的人物不少,先简单介绍一下:
某市首富A,是一位矿主,与另一位矿主B,虽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,但自从都开始从事开矿的生意之后,就因资源上的争抢陆续发生冲突,也到了群殴、械斗,及用炸药往对方屋顶上扔的程度。
在他们冲突的这几年之间,有另一位小矿主C,因与A的矛盾,在A的车下装了炸药,A及时发现,避免了受伤,但A认为此事是B做的,并在破案之后、C已经被逮捕之后,仍然坚定地这么认为。
有一天,当一个闲散人员D向A说B会对他有所不利时,A就决定要先下手为强。他对D说,一定要搞死B。
D找到无业青年E,准备一起完成这件事,与E商定,把B骗出来后,由E将装有炸药的包放到B旁边,快速离开后,由D来引爆炸药。可当D看到E抱着装有炸药的包跑到了B身旁时,突然想到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就立即引爆了炸药。B与E当场死亡,另有附近的几人受伤。
破案的过程几经周折,最后,终于把逃窜在外的A、D及相关人员抓获了。
节目中,有几段采访当事人的过程,其中有一种感觉,引起了我的注意:
B的家人,有哥哥、父母等,在回忆案件及相关的事情时,对于事件的过程、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做法等,都表达得比较清晰,也会有反思当时的想法以及现在的想法;而A和他的母亲,说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有点堵得慌。
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“堵得慌”,啊,原来是这样的:
记者问A的妈妈对于儿子买凶杀人这件事,以及之前与B的各种争执冲突时的看法,A的妈妈只是重复这样一句话:“他很忠厚的,他是很忠厚的……”只反复说这一句话,拄着拐杖走来走去,也不对着记者说话,也没有更多地表达。
而A自己的表达也有类似的特点:“他(指B)就是一直要搞死我,那件事(指C在他车下装炸药的事)就是他做的,他就是要搞死我,我当然要先下手为强喽,人都是这样的嘛……”他虽然能与记者对视,但在语气上你却没有感觉到他在回答记者的问题,你也感觉不到他有所思考。
这个案子让我想到了处于“偏执—分裂心位”的人,常常呈现出的一种典型的表现,那就是“被害焦虑”。
处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人,总感觉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险的,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什么人要来害他,自己总是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中。通常,这些危险的来源总会指向一个固定的人,就是这个人总想害他,就是这个人,是天下最坏的人,没有一点好处,完全是坏的。
同时,他内心的好感觉,也总是指向另一个某人,这个人没有缺点,是全天下最好的,是对他最好的。
“偏执—分裂心位”是由克莱茵提出的关于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。
当一个婴儿感觉“好”时,他会觉得当时的妈妈和自己都是“好”的;当他感觉“坏”时,他就会觉得当时的妈妈和自己都是“坏”的。“好妈妈”爱自己并保护自己,自己也爱她;“坏妈妈”用恶毒的方法让自己难受,就像个巫婆一样,自己想摧毁她。为了在摧毁巫婆般“坏妈妈”的时候,不会波及到“好妈妈”以及她保护的自己,就必须让这好坏的两方分隔得远远的。于是,在婴儿的幻想世界里,这好坏两方完全是两个人,一个好得极端,一个坏得极端。
如果妈妈在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接近他,妈妈就会被感觉成是那个“坏妈妈”——就是这个坏妈妈,刚才喂了我有毒的奶水,导致我现在肚子疼!这份愤怒和攻击如此强烈,以致于孩子不能自己消化这些感受,所以只能投射到外面,投射到了妈妈身上:因为她要害我,所以我才对她愤怒。
当孩子能够逐渐接受妈妈是有好有坏的时候,他心目中的妈妈形象也就能整合成为一个人,于是孩子的心理状态会进入更加健康些的“抑郁心位”,那是一种接受了自己和他人都是同时有好有坏的,对他人与对自己都既有爱又有恨的心理状态。
克莱茵认为,这两个心理状态在人的一生中会反复体验,即便已经整合得很好了,在经历了重大打击时,仍然有可能退回到“偏执—分裂心位”,将愤怒与攻击投射到外面,以保护内心世界的安定。
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,我们能看到A母子两人在表达上如此相似的地方,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:
妈妈呈现的状态,是不能面对这些负性的事件,她并不对事件的细节进行思考、推测、反驳,也不能明白地表述她的观点,她只是坚定地重复着一个信念,那就是:我的儿子是很忠厚的。这样看起来,妈妈本身就呈现了一种不能面对不好的事情的状态,她当然也就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攻击,同时也呈现出她不能接受儿子身上有负性的部分,她只能接受那个“忠厚”的儿子。
那么,在她养育她儿子的过程中,当她的儿子内心有了愤怒和攻击,并且投射在她或其他人身上时,她会如何回应呢?她会不会回避?她会不会坚定地说着某些道理或信念?她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吗?她能帮助她的孩子识别那些混乱的、淹没性的感受吗?她能示范一个能够处理混乱感受的榜样吗?比如:“宝贝儿,你感觉很愤怒,是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你的要求。”或“宝贝儿,妈妈刚才那样说,你感到很伤心。”以及“宝贝儿,没关系,来,妈妈抱抱。”……
她儿子呢?他又有何感受?当他感觉到妈妈只能认可自己“忠厚”的这一面时,他的感觉又是如何?他自己其他那些面向怎么办?那些愤怒、委屈、不满、悲伤……这些负性的面向,要往哪里放呢?哪里才是这些负性情感的容身之处呢?
于是,大家能看到,A长大成人了,也是一样的对待事情的方式,不管你说什么,别人说什么,他只认他那一套,只有他的想法是对的。同时,他毫不留情地摧毁了那个坏客体,也就是B,那个他认为一直要害他的人。
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,当你跟这样一个人在对话、互动,或是一起做事时,你会有什么感觉?
我想啊,你可能很容易就会愤怒,这人,怎么说啥都没用呢?好像我的话都像没说过一样?死脑筋、钻牛角尖……你很容易愤怒,你真的愤怒了,做了什么,然后,他就验证了他的“被害焦虑”:你看吧,这人还是信不过吧,我对他那么好,他还是要害我!
人,活在这世上,一定碰到各种困难,也一定会产生各种负性情感,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“好”,他内心那些“坏”,就会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黑暗世界,变成脱僵的野马,在失控的情况下,到处乱撞,当他遭受一些打击性事件时,就再也无法控制那些冲动,从而很容易演变成恶性事件。
养育提示:
请接纳你自己以及你的孩子的全部,包括好的与坏的、积极的与消极的、正性的与负性的、善良的与恶毒的、美好的与丑陋的……因为一个活生生的人,必然会有这些。
如果孩子在与妈妈的关系中能够感受到,这些混乱的情感都是可以言说并理解的,他才有可能逐渐地发展出应对这些混乱情感的能力,他才可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,他的行为也才可能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。
对任何负性情感,不要回避,只要面对、表达、讨论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免责声明:图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:QQ:2103088770
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
Copyright 2017www.0743psy.com;Copyright 2017www.0743psy.cnCopyright 2014www.caogenzhiyinxinlizixun.com

备案号:湘ICP备2021015093号-1 版权所有 吉首草根知音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
公司地址:吉首市乾州办事处新城花园2单元303室   联系电话:15174369819  电子邮件:2103088770@qq.com